近日,建桥珠宝艺术中心面向社会公众举办多场非遗体验课程,标志着其在产教融合实践上迈出突破性一步。这场跨界融合的教育创新,通过高校专业师资与高校学子助教联动的机制,构建起独特的产教融合生态。
课程创新尝试“双轨制教学体系”:一方面由珠宝学院资深教师系统梳理景泰蓝600年工艺脉络,解析掐丝、点蓝、烧蓝等核心技艺的文化基因;另一方面组织学院专业高年级学生担任助教,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创作指导。这种“教师授业+朋辈辅导”的模式,使抽象技艺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创作体验。
据悉,课程开发由学生团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深度市场调研,精准捕捉受众需求,绘制学习者画像;在校内开展教学内测,运用问卷调查、焦点小组等方式优化课程设计,形成“需求侧画像→课程原型开发→教学效果验证”的闭环开发体系。这种将市场反馈融入教学设计的实践,开创了非遗技艺传承的“逆向工程”新模式。
活动负责人陶逸飞强调:“我们希望通过常态化社会公开课,让非遗技艺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成为年轻人创意实践的源头活水。”未来中心将深化与企业、非遗传承人的战略合作,打造覆盖“技艺传承-设计转化-市场推广”的全链条育人平台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开辟新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