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宝学院“三色融合”社区育人品牌系列活动之“彩色珠宝”建设 ——产设B24-3班“班导师入社区”专业答疑及创作指导活动圆满成功

发布者:孙依婷发布时间:2025-04-11浏览次数:10

410日中午,产设B24-3班全体同学齐聚北区5-6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社团活动室,共同参与“班导师入社区”专业答疑及创作指导活动。班导师常银老师结合自身经验与行业洞察,围绕学业规划、竞赛实践、产品创作、国际视野拓展等主题展开深度分享,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份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成长指南。班导师常银、社区指导老师温水俊、学习支持中心指导老师谢娟燕以及同学们共同助力珠宝学院“三色融合”社区育人品牌之“彩色珠宝”建设,提升“彩色珠宝”学子产品设计创造力、思维迁移力、制作执行力。


一、直面学业挑战,锚定发展方向

会议伊始,常银老师以“课程紧凑性与学习适应性”为切入点,建议学生建立“优先级思维”,通过科学时间管理平衡专业学习与竞赛、社团活动。她特别强调:“大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场,更是能力的试炼场。即使面对不感兴趣的领域,全情投入也能淬炼出核心竞争力。”针对珠宝专业特性,常老师以珠宝鉴定证书(如GIAFGA)为例,解析了职业资格认证对行业准入与晋升的关键作用,并鼓励学生分阶段规划考证目标。

二、竞赛与实践:从校园舞台到国际赛道

竞赛是撬动高质量就业的杠杆。”常老师结合自身带领学生参赛经历,重点推介了双创大赛国际珠宝设计比赛等赛事,建议学生将课程作业转化为参赛作品,通过实战打磨提升作品成熟度。她特别指出,国际珠宝设计赛事不仅能拓宽视野,更能培养跨文化表达能力,为未来留学或进入国际品牌积累履历。此外,常老师还介绍了商务英语课程,助力学生突破语言壁垒,接轨全球行业资源。

三、职业蓝图:从作品打磨到全球布局

在职业发展板块,常老师以毕业生案例说明“毕业作品即职业起点”——优秀作品可通过校友网络、企业合作等渠道转化为就业机会。她建议学生建立“作品档案库”,定期复盘优化,并提前规划实习方向,使实践经历与作品创作形成良性互动。针对有海外发展意向的学生,常老师推荐了珠宝设计类交换项目与短期认证课程,由此强调了海外学习经历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。

四、师生共育:构建成长支持体系

活动尾声,常老师承诺将持续提供“导师伴学”服务,包括竞赛组队指导、证书备考资源分享等。班级同步启动“竞赛互助小组”与“证书备考联盟”,计划定期整理常老师推荐的创作资料及竞赛资讯,通过朋辈互助提升学习效能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此次活动不仅明晰了“学业-实践-职业”的联动路径,更激发了“以赛促学、以证赋能”的行动力。

以评促建,以评促强。珠宝学院把“三位一体”育人模式与“三色融合”社区文化育人理念有机结合,努力构建“社区—课堂—图书馆”育人空间正闭环。为珠宝学子们创造更好育人空间、更多学习机会、更贴心的学习服务。本次产设B24-3班导师入社区”活动为珠宝学院全方位育人注入了新活力